文学翻译不能光靠“兴趣”来支撑
近30年来,我国文学翻译的报酬几乎没有太大变化,大都还是千字80元左右。这是一个多么不可思议的数字。虽然现在翻译人员多,翻译工具全,翻译难度降低,但是现在的物价跟30年前的物价相比,这个差距是几十倍。
文学翻译非常考验翻译能力,对语言功底要求高,耗时长,严重的收入和投入不成正比,这也是现在翻译都冷落翻译行业的主要原因。同时因为译著未被纳入职称评定的考核范围之内,因此翻译文学作品的积极性都不高。很多文学翻译都是因为爱好文学而从事这一工作。但是工作辛苦收入低,很多优秀的文学翻译也没能靠兴趣来抗住这个职业。
另外,现在的盗版猖獗,刚刚翻译出了一本畅销书,可能刚下印厂盗版书就出来了。很多时候,译著比写作更辛苦。但是中国的优秀作品传播不出去,国外的优秀作品传播不进来,主要原因就是报酬太低,对盗版的打击力度不够,政策不够支持。
我们希望文学译者的劳动能够得到更好的尊重,而译者的水平也会相应提高。2018年腾讯曾有一个专题《文学翻译,敢问路在何方》,几位著名的文学翻译畅谈了他们在文学翻译领域的感悟。中华译学馆馆长许钧教授首先强调:“文学渗透精神和物质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过程中,翻译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茅盾文学获奖者毕飞宇则认为翻译是道,更是佛,他说:“如果没有一大批翻译先驱,唐朝诗歌就不会气象万千,就不会到达巍峨的巅峰——这一切都离不开翻译。”《挪威的森林》的译者林少华热衷“闭关”,追求“诗与远方”。他认为文学翻译属于再创造的艺术,其中审美层是重中之重、不可叛逆。这种“美”还包括译者要具备属于自己的“调调”。而马爱农则把文学翻译比作是“暗恋”,他认为文学的魅力在于其暧昧性,神秘感,译者要与原作者要保持若即若离,朦朦胧胧的距离。
的确,文学翻译是很多译者的“梦中情人”,因为热爱,所以从事这一项工作。但是真正要文学翻译蓬勃起来,光靠热情和爱好还是不够的。我们也希望我们的文学翻译能够得到市场的重视,能够得到相关部门和单位的支持,让世界最灿烂的文化尽收我中华囊中。BJ/b9��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