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学术交流同传口译五条经验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发展, 近年来我国对外学术交流活动也越来越频繁。亿维北京翻译公司认为,由于学术交流是某专一学术问题的交流,这一类型的口译, 除了具有一般口译的特点外, 还具有一些自身具体的特点, 其特点为:
1. 国际学术会议是涉及某一领域的高层次的专题交流。其交流对象与参与人多为该领域、该专题的资深专家、学者、学术带头人, 或学术新秀。他们多有与此专题有关的研究特色、系统理论和专题见解。
2. 国际学术会议是中外学术界学术新成果的集中展示。这种学术新成果的集中体现在新内容、新成果集中、范围集中和时间集中。学术交流汇集了各种流派与思想, 代表了各个地区与国家,包括了学者们短期与长期的研究成果。
3. 国际学术会议的内容及所探讨的问题大多理论性强、学术性强、抽象性强、尖端问题多、口译难度大。学术交流不同于一般的思想交流, 有其专业深度与广度。没有专业知识或不熟悉该学术专业的人, 是无法交流的。这对学术交流口译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4. 国际学术会议的地点既有在国内, 也有在国外举行的。在国内的学术交流是指由我国有关单位主持召开或由我国和其他国家共同在我国召开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国外学术交流主要指地点在国外的学术交流会。无论是在境内还是境外的国际学术会议,对口译员都有很高的要求。
5. 国际学术会议上, 做学术报告或发言的人, 通常会借助于电脑及音像手段来帮助说明抽象问题、表达复杂的过程等。其优点是直观性强。从这个意义上看, 现代化的辅助手段, 为口译员做了许多说明解释工作。由于图片、表格及示意图, 一看就明白大意, 口译员此时只需简要译出标题及项目内容, 意思就十分清楚了。其他类型的口译没有这种有利条件。
6. 中外学术交流一般规模较大, 要求发言、介绍研究情况的人多, 时间紧, 因此一般采取限时发言一刻钟左右, 以便使更多的专家学者有机会介绍研究成果, 交流学术思想。
鉴于上述特点, 口译员在进行学术会议口译时, 建议采用下列技巧:
1. 考虑到学术交流内容的“专”与“新”的特点, 口译员应熟悉专业及其发展动态、准确运用专业术语、译语要符合专业特点。因此, 译语中要避免使用“ 外行话”。
2. 考虑到学术交流学术性强的特点, 口译员的译语必须十分严谨、准确、正式, 这样的语言有助于表达学术概念、科学定义及论证。
3. 考虑到学术会议有时间限制的特点, 口译员在口译时, 译语应该相应做到简单明了, 不拖泥带水。假如, 学术报告人的10分钟发言, 而口译时用了15 分钟才译完, 这是不恰当的, 这说明口译用语及结构都较哆嗦和冗长。
4. 在限时发言的学术交流中, 在不失原意、不走样的前提下,口译宜采用简要翻译, 口译员的反应要快、口译也要快, 即口译要从简从速。
5. 国际学术会议口译, 尤其要把好“ 准确”关。为了确保这点, 口译员事先要吃透、把握好论文精神、记住主要论点。不懂的地方, 多向专家请教, 对于定义、观点、解释和论证, 自己先要弄明白, 自己不懂的问题, 就很难向别人解释清楚和翻译清楚。专业术语一定要记得烂熟, 无论听任何术语, 要马上就能对号译成中文或英文, 这对准确表达将有很大帮助。
亿维翻译专业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