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化翻译对译员提出了新的挑战
本地化翻译通俗地讲就是指对外埠引进的事物进行改造,使之满足特定客户群并与特定区域的文化背景相吻合。目的是克服产品本身的文化障碍,从而吸引更多的本地用户。
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我们都习惯用自己的母语。目前网络非常发达,我们在浏览网页的时候也更喜欢看中文网站,即便是英文也不错,在没有特别必要的时候,我们还是更倾向于看中文网站。
我国目前有翻译机构两三万家,但是良莠不齐,滥竽充数者不在少数。找一个专业的优质的翻译机构非常重要。有数据显示,海外购物网站,请一个专业的翻译,网站的浏览与成交的转化率比非专业翻译网站的要高十几倍。平均浏览时间的差距也是两三倍。所以专业翻译,虽然成本高了那么一点,但是收益可不是一点点的差距。
这其中差距最大的就是本地化翻译。同样一篇文字,我们看文言文就比看白话文要吃力,即便看得懂,也没兴趣看。同样的,英语我们也看得懂,但是因为他们的语法结构不一样,语言风格不一样,我们一样看得不那么爽气。人们对习惯看符合自己语言习惯和语言风格的东西,市场倒逼翻译员们重视起本地化翻译。
比如东方人比较含蓄,西方人比较直白,翻译的时候就要注意这种风格的变化;德国人波兰人比较严谨,美国人则比较轻松灵活,所以翻译的时候也要了解两边语言的习惯风格,翻译的时候才能翻译出人家喜欢看的,习惯看的东西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母语级别的翻译”。
很多翻译机构都开始注重“母语译员”,比如英译汉就用中国译员,汉译英就用美英译员。但是这种人才不好找,价格高,有时候对对方语言的理解不透彻,因此并未形成趋势。比如我们谦虚的时候说“哪里哪里”,美英译员可能会翻译成“where?where?”
有翻译学者说:“翻译家最大的困难不在于外语,而在于母语。”当然我们知道译员考验的是双语水平,两方面的语言习惯、价值观、宗教信仰、不同年龄的思维观念都要了解。需要的也是译员的不断学习与积累。做一个优秀的译员,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学习和揣摩,要跟随时代变化不断的修正自己的翻译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