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也需要有创造性吗?
我们很多人都认为,翻译就是把一种语言变成另一种语言,每个词语都有对应的另一种语言的词语,认为原创文才是不受限制的,翻译是完全按照规则来的。所以,翻译应该是呆板的,不需要创意的,根本谈不上什么创造性。
但是随着翻译行业的普及壮大,越来越多的人对翻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翻译不仅仅是机器一样的工作,更是一个有艺术性的,有创新性的工作。大众的理解,是我们现代翻译们的福音。
创造性,是一种构想,是作者的原创思想,是新奇的,巧妙的。翻译某种程度上也是创作者,不受固定规则的约束。尤其是文学作品、艺术作品的翻译,翻译的时候更是一次再创作的过程。可以标新立异,可以打破原来的规则。
我们不否认,翻译的创造性要比原创的创造性弱很多。原创是思想意境、原创所要表达的主要事实,原创的创造目的,翻译都只需要传承即可。但是翻译在语言转换的过程中,对词句的重构使得翻译后的作品是一件崭新的作品,这种语言重组的程度越高,创造性就更大。
近些年在文学批评与翻译研究领域出现的著作里,对原作的重构程度更高,很多文本都是吸收、借用原创的观点,加上自己的理解和艺术加工。从这种角度上来说,不仅仅是语言翻译可以称作为翻译,其他把画变成雕塑,把一件雕塑变成文字,把文字变成音乐,都可以称之为翻译工作。
当然,我们翻译的创造性也并不是无拘无束,天马行空。比如喜剧的创作,在时间、场景上都有一定的规则。诗歌的节拍和韵律长短都有严格的规则。除此之外翻译还对文化习俗和政治形态有一些约束,这种约束比原作者的约束要大得多。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说翻译的创造性比原创的创造性要小。
在创造性,与忠实原作品的杠杆中找到平衡,是一个优秀翻译必备的素质。我们既不死死的抱着原文的词句来抠字眼,也不要任意发挥想象,这个尺度把握好了,也就能把翻译工作做好。